close

聽過品茗、品酒、品咖啡,倒是第一次聽過品米飯!

本身其實是一個不喜歡吃飯的人,然而,看到活動內容的介紹,加上剛好近期對紅藜有點興趣,以及活動中會分享的幾道精緻菜色,覺得身為一個饕客的我,應該要抽時間來試吃了解一下才對。

會對紅藜有興趣,主因是因為前一陣子在某餐廳吃到後就愛上了的藜麥生菜沙拉,那鮮豔的色彩和特殊的口感,後來又聽說了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,便好感度大增。後來,朋友的介紹讓我得知了這個活動,才知道原來藜麥不是只有進口,台灣原住民作物中就有紅藜,這其實是一個很本土的食材,而我在此之前卻一無所知,身為一個台灣人,這豈不是太對不起它了嗎?

於是,這一天就帶著學習品嚐的心情,來到位於大稻埕的葉晉發米糧行

葉晉發不是一個人名,他是一間商號,以前的大稻埕是一個很大的曬穀場,當時這棟大宅是葉氏家族的米行和住宅,叫做「葉晉發土壟間」,大宅前面是批發米的地方,後面則是加工米的地方,後來因為一些改革政策導致沒有繼續經營,直到如今第五代的葉家人,再次重新整合,決定延續祖業並加入更多創新思維,讓現在的米糧桁成為一個集結「茶米油鹽醬」等更完整呈現生活樣貌的店家。

平常僅商品區(也就是以前批發貿易的前院)是對外開放的,而在活動當天,很特別地將平時不開放的後院(也就是以前的加工區)作為活動場地,讓我們得以一窺這棟百年大宅的面貌。

活動使用的圓桌也是使用以前業家宴客時使用的桌椅,別具歷史意義,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,我們像是當年受邀的貴賓一樣接受宴請,這不單單只是一場活動,也像是一場走進歲月的文化體驗。

餐墊質感很好,是很特別挑選過的紙質,上面印有品米的流程,從米的準備、外觀色澤的觀察、香氣的比較,到口感的品嚐,都清楚說明,旁邊則是貼心做了四個圈圈,讓我們分別依序擺上接下來要品嚐的米飯,還提供筆記,才不致品嚐過程中搞混。

除了餐墊之外,也分別展示了進口藜麥、台灣脫殼紅藜、台灣未脫殼紅藜,讓我們比較一下各別的外觀與氣味。

台灣紅藜又稱作red quinoa,之前是在植物性髮品內認識到葵諾亞,那是一個蛋白質極高的修復產品,所以我一看到red quinoa這名字就知道,這是極具蛋白質的食材。

簡單的開場後就聽到後面有辦桌似的杯盤聲音,轉頭一看是工作人員像總舖師一樣在準備上菜。

後方長桌上備好四種米飯,分門別類放好之後,讓我們各取一種,準備開始品米大會。

首先,喝一口水去除口中雜味之後,就可以開始第一種米的試吃了。

從上面開始,順時鐘方向分別為15%小米+15%帶殼紅藜+70%白米15%小米+15%脫殼紅藜+70%白米30%脫殼紅藜+70%白米30%帶殼紅藜+70%白米

首先吃的是這個:小米+脫殼紅藜+白米,外觀亮又有一點小米的黃色點綴,竟是四款裡最亮眼的,但我最不愛的是這一個,脫殼紅藜少了原有的特殊香氣,不過小米的口感讓白米吃起來多了一些趣味。

這一款是小米+帶殼紅藜+白米,這一盤是我的最愛,因為小米的甜味帶走了一些帶殼紅藜的草味,卻仍保有紅藜本身的香氣,一掃白米在我心中的無聊印象,口感也極佳,整個比例的混搭可以吃到層次,給他滿分。

接下來則是沒有了小米的身影,拉高一點紅藜的比例與白米進行烹煮。

脫殼紅藜與白米,少了小米的口感與清甜,不過還是有紅藜的淡香,不過對我而言,這個白米的味道太多了。


最後這個顏色最深的,是帶殼紅藜與白米,這個也是我的愛,帶殼紅藜的特殊香氣,蓋掉白米的味道,雖然少了小米的層次與甜味,但仍香氣十足。

總結來說,我愛帶殼紅藜勝於脫殼紅藜,我愛紅藜+小米勝於只有紅藜。一向不愛白飯的我,終於知道讓我愛吃飯的方法了,原來飯也可以不無聊,飯也可以有香味有層次。

第二環節是紅藜創意料理的分享,後方總鋪師真的不得閒,但是看到這一盤盤的精緻巧思,每一道料理都是他們不斷嘗試與研發的,不論是擺盤、配料、豐富度、美味度,都可以吃出他們的用心,真心與我們分享他們覺得最美好的味道。

首先讓我開吃的是這個薑黃紅藜壽司,但這個尺寸我覺得差不多可以稱之飯糰了。

與薑黃拌煮的紅藜飯,搭配紫色高麗菜與紅色牛番茄,光是這樣的配色就知道總鋪師有在注意視覺美感,眼睛想吃,嘴巴就會跟著想吃,湊近一聞就聞到的咖哩香,讓嘴巴跟著更想吃。帶著咖哩香的的米飯,與滿滿蔬菜的爽脆,加上似有醃過的肉片,真的是好吃得不得了,而且極富營養價值呢!

這個叫菠豬滾滾,紅藜、芝麻、白米和菠菜捏成的飯糰,外裹一圈培根,煎得乾香的培根與具有彈性的飯糰,看起來小,其實可扎實了!

我很愛布丁,但我很不喜歡米布丁,原因是過往我吃過的米布丁真的太米,而且口感很軟,一吃就散開,還吃得到整粒整粒的米,吃過兩三次之後我再也不想碰任何米布丁。聽到這道甜點是米布丁時,內心有小小失望了一下,不過我還是拿起湯匙挖下第一口,然後就好吃到我吃完整杯。

這杯米布丁以紅藜做視覺上的彩度,底層撲的是白米,但是口感頗Q,加上上層的米果增加了口感的豐富度,下方的米的比例很剛好,而且不會過度濕軟或太粒粒分明,是帶有一點黏稠有彈性的,調味的很剛好,我終於吃到我可以入口的米布丁了,跟我一樣對米布丁有不好印象的人,推薦可以用這款米布丁來洗刷記憶。

名為「回家藜」的餅乾,取「回家裡」的諧音,讓人們感到回到家中的溫暖與踏實,外圈是滿滿的紅藜與糖粒,吃得到奶油與糖恰到好處的融合,清脆無添加的口感,可以吃到一種很純粹又很真心的感覺。

為時兩小時的品米大會,從米飯的認識開始,直到手工創意料理的分享,除了讓我大飽口福之外,也讓我看見葉晉發團隊對於「在地」的用心推廣。紅藜其實一直就在我們土生土長的土地上,和小米一起栽種,個子高的它隨風搖曳,嚇跑會破壞作物的鳥蟲們,保護了下方生長的小米,是原住民的智慧,是自然的防禦機制,是營養價值高的寶石料理,整場活動對於文化、環境、食材都是精心安排與挑選。在進步時速飛快的現代,人們不斷外求,卻忽略很多好物其實就在你我生長的周遭,葉晉發團隊利用柴米油鹽醬讓「在地」發聲,寶島其實擁有很多寶物啊!

也許這場活動不是最便宜的,但他卻是我參加過的講座與課程中,每一個環節和細節都讓人感到用心的活動,接下來還有多場跟紅藜相關的活動,我覺得,一場的價值絕對值得這個票價!

5/7(日)15:30-17:30 烘焙藜香餅乾

5/27(六) 10:30-12:30 大稻埕綁粽

6/24(六) 15:30-17:30 有藜有花

葉晉發米糧行: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296號(大橋頭站一號出口)

每一餐,都要好好吃飯!我今晚竟然煮了米飯呢!(超難得,我都吃麵的!)

arrow
arrow

    捲捲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